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為儒家學說的精髓,“仁義”思想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非常深刻。人們常說“仁義道德”、“仁義之士”、“不仁不義”等詞語,表明儒家義德思想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事實上,義德作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時至今日,它仍舊是塑造個體人格、繼承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寶貴資源。先秦時期作為中國的“軸心時代”,儒家在這一時期的義德思想為后來整個儒家義德思想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diào)。因此,先秦儒家義德思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馬

2、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方法是文章根本的研究方法。文章還堅持了對文獻資料進行歷史和邏輯雙重分析相統(tǒng)一的方法和科學的比較法。文章的寫作思路是史論結合,先對史料作縱向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礎上作橫向的理論分析。文章共分為三章。
  第一章探討了先秦儒家義德的內(nèi)涵和起源。本章先從訓詁學的角度入手,得出在訓詁學上,義有“儀”和“宜”兩個意思。“儀”表示個人優(yōu)美儀度,尚不具備濃厚的倫理學意蘊,可以理解為是人們愛美之心的表現(xiàn)?!耙恕弊鳌昂线m、合宜”解

3、,與“善”、“美”等意義接近,表示人們道德行為的恰到好處。訓詁學提供了義表示“合適、合宜”的一般含義和此含義的來由,但是不能提供義德的倫理學意義。因此本章第二節(jié)接著討論了義德在倫理學上的一般含義。文章結論是,義德具有表示人倫之理、義務自覺和道德中庸三重意義。人倫之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義務自覺是從主體的角度來說,道德中庸是從實踐的境界和方法上來說的。在說明了義德的一般含義之后,第三節(jié)探討了義德的起源。義德產(chǎn)生于西周時期,最初作為政治美德

4、登上歷史舞臺,適用范圍和對象都很狹窄。義德此時還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和孝、禮等德目一道標志著人文意識的覺醒。
  第二章探討了孔思孟荀四人的義德倫理思想。此四人是先秦儒家的核心代表,理解了他們的義德思想就把握了先秦儒家義德思想的大概。在孔子的思想中,義德完成了由政治美德向具有倫理普遍意義之德目的轉(zhuǎn)向。義德有三個維度的意義,即義表示客觀倫理秩序、道德價值標準和主體實踐美德。其中義作為客觀倫理秩序,不僅包括血緣親情倫理秩序,而且包括一

5、般社會倫理秩序。二者通過血緣宗法等級制來實現(xiàn)相互的貫通,共同特征是差等之序。思孟學派抓住了義德在孔子思想中“道德性”的一面,走向了義德的心性論發(fā)展。思孟通過“仁內(nèi)義外”之辯解決了兩個問題,它們構成了“仁內(nèi)義外”之辯的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仁義“心內(nèi)心外”之辯,解決了仁義何以由來的問題。思孟認為義德是人心本有的“四端”之一,是人們具有道德自覺能力和將“應然”價值追求作為道德義務的統(tǒng)一。第二個方面是仁義“門內(nèi)門外”之辯,解決了仁義作為道德規(guī)

6、范適用范圍的問題。孟子認為仁是血緣親情倫理規(guī)范,而義是一般社會倫理規(guī)范。仁和義通過人心的“善端”實現(xiàn)了血緣親情倫理規(guī)范和一般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統(tǒng)一。最后,在實踐領域,義是人們成就個體道德人格的力量和表現(xiàn)。所以說,在思孟學派,義德根源于心內(nèi)、適用于家族之外、是個體道德人格的實現(xiàn)。荀子繼承了義德在孔子思想中“倫理性”的一面,走向了義德的外治論發(fā)展。在性惡論的基礎上,茍子認為義是社會必要的明分之道。如果沒有“禮義”,整個社會就會走向窮亂爭斗的局面

7、,難以存在和維持。所以荀子認為義是人倫、是天理,在社會上發(fā)揮著制利安邦的功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荀子使義德走向了政治倫理的回歸。但是,在西周時期,義作為政治美德其適用對象和范圍都很狹窄,是君主的專利。而在荀子這里,義德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倫理,與單純的政治美德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第三章對先秦儒家義德思想作了一些理論上的分析。義德作為道德價值判斷,必須擁有具有說服力的價值根源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本章第一節(jié)探討了義德的價值根

8、源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孔子是“天道—人倫”的思想,孟子是“人心—人性”的路數(shù),荀子是“人群—人分”的解釋。第二節(jié)討論了義德所蘊含的倫理精神,這是先秦儒家義德思想的價值核心所在。先秦儒家義德思想的實質(zhì)就是“尚德精神”。對此尚德精神的維護和堅守,體現(xiàn)在一系列道德境遇的價值選擇當中。文章選取了義命力命論、義利德福論和成仁取義論三個方面進行討論。義命力命論是從人具有道德自覺心的起點來看,反映了人們對待“必然”、“應然”和“實然”的態(tài)度。先秦儒家

9、主張人們“以力盡義顯命”,行事不問成敗得失、只講是非功過。義利德福論是就人生的過程來講,反映了人們對待物質(zhì)利益和道德崇高的態(tài)度。先秦儒家的基本態(tài)度是重義輕利、先義后利。因此在世俗幸福和道德之間,儒家的態(tài)度必然導致德福兩異,有德者未必有福、有福者未必有德。成仁取義論是就人生的最后結局來說,反映了人們對待生死之間道德選擇的態(tài)度。先秦儒家主張在人生的最后關頭,道德具有比生命更高的價值。即孔子所說“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種義重于生的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