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桑黃(Phellinus linteus)是目前已知抗癌效果顯著的藥用真菌,其主要功效成分是多糖。由于人類的大量采摘,使得野生桑黃資源緊缺,因此需要人工培養(yǎng)來獲得大量菌絲體來滿足市場的需求。近年來對桑黃培養(yǎng)基的研究較多,但是對桑黃多糖分離純化的研究較少。
本文在桑黃液體培養(yǎng)過程中跟蹤檢測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對桑黃菌絲體主要營養(yǎng)成分進行測定與分析;采用超聲波前處理與熱水浸提相結合的方法提取菌絲體多糖;運用大孔吸附樹脂脫除粗多
2、糖中的蛋白質;以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和葡聚糖凝膠柱為載體分離純化得到的多糖,對純化后的各組分進行紫外掃描,利用氣相色譜檢測多糖的單糖組成。試驗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在150mL裝液量、10%接種量、28℃、160r/min的培養(yǎng)條件下,桑黃菌的生長呈一定的周期性;菌絲生長量在168h達到最大13.898g/L;發(fā)酵液中的pH值先下降,然后上升,最后穩(wěn)定于5.5左右;還原糖含量呈“拱”形變化趨勢,在120h達到最高
3、5.75g/L;氨基態(tài)氮含量先是緩慢上升,72h開始急劇下降,96h之后趨于穩(wěn)定。菌絲體主要營養(yǎng)成分測定結果為:粗蛋白含量為27.21%,粗纖維含量為9.56%,粗脂肪含量為2.67%,灰分為9.16%,總糖和還原糖含量分別為6.33mg/mL和0.46mg/mL。
(2)采用響應面方法研究超聲波輔助提取粗多糖的工藝條件,得到最佳工藝條件為:超聲時間46min、超聲功率492W及液固比為21時,粗多糖得率為0.71%。
4、r> (3)靜態(tài)試驗篩選出D-101-I樹脂對蛋白質的吸附效果最好,動態(tài)試驗結果表明:吸附飽和時間為4h,飽和吸附量為0.3mg/mL,洗脫劑以乙醇為最佳,最佳洗脫濃度為50%;在上樣量濃度為0.3mg/mL,pH自然,流速為1mL/min,上樣量為2個柱體積(BV)時蛋白的吸附率達到90%;50%乙醇做洗脫劑,用量為2BV時,對蛋白洗脫率較低,且可純化濃縮多糖。
(4)經(jīng)DEAE-纖維素初步分離純化得到了三個組分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桑黃菌絲體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生物活性研究.pdf
- 桑黃菌絲體多糖的分離純化、活性研究和結構分析.pdf
- 桑黃菌絲體和子實體中活性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特征研究.pdf
- 桑黃菌絲體多糖提取、分級及活性研究.pdf
- 堿提猴頭發(fā)酵菌絲體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研究.pdf
- 桑黃菌絲體多糖的制備、理化性質及抗氧化活性研究.pdf
- 毛頭鬼傘菌絲體多糖的分離、純化和化學結構鑒定及生物活性研究.pdf
- 桑黃菌絲體多糖降血糖、保護肝功能生物活性研究.pdf
- 38316.白樹花菌絲體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 灰樹花菌絲體多糖的純化及活性研究.pdf
- 黑柄炭角菌菌絲體水溶性多糖的分離純化與結構鑒定.pdf
- 45290.桑黃水溶性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研究
- 桑黃水溶性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的初步研究.pdf
- 桑黃子實體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結構修飾研究.pdf
- 蛹蟲草菌絲體多糖的分離、結構鑒定及免疫活性研究.pdf
- 桑黃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pdf
- 桑黃多糖提取、分離純化及理化性質研究.pdf
- 鮑氏層孔菌菌絲體多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pdf
- 杏鮑菇菌絲體多肽分離純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pdf
- 桑黃多糖提取純化及活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