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氮污染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本論文采用A/O工藝對高氨氮廢水進行處理,研究了其處理效能及影響因素。具體研究內(nèi)容如下:
1.保證有機物濃度和堿度充足且出水氨氮濃度穩(wěn)定在45mg/L以下,進水氨氮濃度最高可達到360.83mg/L,氨氮最大容積負荷達到0.360kgNH3-N/(m3·d)。
2.對進水堿度與氨氮比值分別為1、2、4、8時進行影響因素分析,結(jié)果表明,當進水堿度與氨氮比值為4
2、時,反應器的去除效果最好,氨氮、T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0.22%、82.25%、96.23%。
3.當硝化液回流比分別為1、2、3、4時,氨氮和TN的去除率逐漸增大,但隨著回流比的增大,脫氮率的提高逐漸緩慢,對COD的去除率較高且沒有明顯變化。在硝化液回流比為4時,氨氮、T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2.11%、82.85%、96.45%。
4.在保持進水氨氮濃度相對穩(wěn)定時,提高進水COD,當進水C/N比
3、低于5時,COD的出水濃度隨著進水C/N比的變大而降低,當進水C/N比高于5時,COD的出水濃度沒有明顯變化,且當進水中C/N比為7時,氨氮、TN和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別為89.17%、83.07%、96.07%。
5.當好氧池的溶解氧濃度分別為0.5~1.0mg/L、1.0~2.0mg/L、2.0~4.0mg/L時,氨氮和TN的去除率隨著溶解氧濃度的升高而明顯提高,COD的去除率較高且無明顯變化,當溶解氧濃度為0.5~1.
4、0mg/L時,出水TN基本由氨氮組成。當溶解氧濃度為2.0~4.0mg/L,氨氮、T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9.17%、83.07%和96.06%。
6.保持進水水質(zhì)不變,通過改變進水流量使水力停留時間分別為12h、16h、24h、48h,氨氮、TN和COD的去除率隨著水力停留時間的變大而升高,且隨著水力停留時間的變大,出水TN中氨氮所占比值顯著降低,COD的去除率提高不明顯。當水力停留時間為48h時,氨氮、TN和CO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O工藝處理高鹽度廢水脫氮性能的試驗研究.pdf
- 分段進水A-O工藝處理高氨氮城鎮(zhèn)生活污水試驗研究.pdf
- A-O工藝處理高鹽度廢水的研究.pdf
- CAST工藝處理高COD高氨氮廢水試驗研究.pdf
- 分段進水A-O工藝處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脫氮性能優(yōu)化研究.pdf
- 分段進水循環(huán)A-O工藝處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脫氮研究.pdf
- 水解反硝化+A-O工藝處理低碳氮比城鎮(zhèn)廢水試驗研究.pdf
- A-O工藝在高氮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優(yōu)化.pdf
- 混凝沉淀-A-O工藝處理制革廢水試驗研究.pdf
- A-O工藝處理屠宰廢水研究.pdf
- A-O-生物膜工藝處理煤化工高氨氮廢水的研究.pdf
- 兩段A-O工藝處理高氮化工廢水研究.pdf
- 內(nèi)循環(huán)式多級A-O新工藝處理高氨氮城市生活污水的脫氮研究.pdf
- UASB+A-O+BAF處理高氨氮廢水應用研究.pdf
- 化學沉淀+SBR工藝處理高氨氮廢水.pdf
- 高氨氮沼液廢水的膜處理工藝研究.pdf
- 混凝沉淀—多級A-O工藝處理制革廢水的試驗研究.pdf
- SBBR工藝同步硝化反硝化處理高氨氮有機廢水的試驗研究.pdf
- A-O-ASBR工藝處理城市高氨氮污水的研究.pdf
- 自養(yǎng)脫氮工藝處理低碳氮比高氨氮廢水的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